邮箱: 381169311@qq.com
热线电话:400-990-59888

当前位置:首页 »实时评论 »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

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

2014年07月15日

作者:陈燮君

       中国文化自觉,是“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的文化责任和文化选择,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是“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指向。中国文化自觉是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激发中国艺术家的文化创造活力,使美术创作活动和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使美术作品激励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国文化自觉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科学的创作态度和健康的艺术走向,推动中国美术的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要增强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就应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此作为繁荣文化艺术的必由之路,努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在“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的践行中进行文化创造、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让人民共享文化艺术成果。

  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文化艺术的世界性更为凸显,没有世界眼光和全球交流,“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缺乏世界平台和全球文化背景,最终会失去“中国气派”的时空论域和实际意义。同样,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如果没有丰富生动、各显个性的民族性,文化艺术的世界性必然只剩躯壳,流于空洞。在油画创作领域,“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要把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融合起来。在解决了一系列油画技巧的难题之后,中国的油画创作要获得鲜明的民族特色,必须从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吸收养料。油画的民族化过程,不仅仅是从语言上形式上找到与民族欣赏相吻合的图与象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对民族视觉思维逻辑的理解。在世界视觉地图的解读中,不仅要研究世界范围的上古、文明形成时期、中世纪与过渡时期、近现代的视觉艺术,而且要探索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延续发展过程中不屈的艺术精神、豁达的文化态度和代代相传的文化艺术睿智。在“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实践中,理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当前,正确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十分关注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问题。国家要独立,不仅表现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立,在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文化领域的竞争,除了反映在文化产品的市场领域外,还会深刻地体现在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上,我们理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持对外开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梳理历史,审视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实施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的质量及其国际竞争力,增强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化震撼力和历史穿透力,旗帜鲜明地抵御“文化渗透”。

  文化的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

  英国著名学者阿尔布劳在《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一书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成为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则出现了一种总的认识,即:现代时代行将就木,全球时代已经开始。”随着“第三次浪潮”的掀起,现在有的专家学者已把目光停留在第六次、第七次浪潮,探索“世界是平的”,网络时代对于文化方式、文化图像和文化信息的新的时空整合,研究真假逻辑、模糊逻辑以后的新的“文化逻辑”,寻觅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以后的新的网络关系,探求“0”和“1”新的语境下的文化全球化和文化话语问题……今天,“改变世界的观念”已经不能局限于“给我一个符号”、“梦幻时间”、“时间之箭”、“大虚空”、“完美的和谐”、“回归自然”、“不确定的时代”、“混沌论”,还有“网络时代的智慧”、“模糊对象的精确”、“新消费时代的人文关怀”和“科学与艺术结构中的文化觉醒、艺术道德、人类视觉、美学力量”。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给认知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倾注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活力,同时也松动了传统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的平衡结构。以网络文化为标志的新文化构成带来了希冀、企盼、新知和新奇,同时也带来了迷惑、消沉、不解和颓靡。全球化的文化语境重新整合世界文化轨迹,给立足改革、具有发展锐气的民族文化增添新的动力,同时也给予深层的挑战。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前,中国艺术必须坚守文化话语权,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凸显以人为本,增强人文关怀,努力感悟历史,寻找新的机遇,共建精神家园,不忘精神品格,以形成新的艺术转型和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展,“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更应发展和强化,文化全球化不仅不应制约“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的繁荣,相反随着民族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催化和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理应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

  建构“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艺术评判体系

  中华文化和“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并不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相反,应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发展和繁荣“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应建构“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艺术评判体系。“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就要把握传统文化艺术历时性能量凝聚和时代性能量释放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中发展具有“中国气派”的图识、图形、图理,在创新中传承中国文化艺术元素。“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就要在历史回放中学习艺术经典,在历史延续中形成新的艺术经典。“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就要在语义信息和情感信息的双重信息意义上建构“立意深、构思新、刻画精”的美术元素系统,就要在形式(即点、线、面和色彩等要素)与感觉材料、艺术精神的结合上重视“素描写生”,就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就要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与创新、精神与品格等时代性思考中识其环境之变、燃其时代之情、宽其文化心态、觅其审美之趣。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还要重视“寂静”中的“深沉”与“交响”,如东山魁夷在《绿色的世界》中所说:“在山阴有一个无名的小溪,深秋寂静的世界。我默默地注视那不引人注意的自然界的一角,从中感受到深沉的声音。”“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就要在艺术传承、精品养育、课题建设、人才培养和教育普及等方面坚实地跨出时代性步伐。“在全球化整合中只能不断保持自己民族的根本特性,打破全球格局中的不平等关系,使自身既具有开放的胸襟和气象,又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使不断创新的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西化了两个世纪的世界,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国文化形象’重建的力度”(见王岳川《潜心学术的东方思想大家》)。其中“不断保持自己民族的根本特性”与“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使不断创新的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中国文化形象’重建的力度”,即是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理论诠释。中国的先贤们在建立思想体系的时候,“思以其道易天下”,思索着用他们的大道和思想观念去改变天下,儒、墨、道、法和先秦诸子概莫能外。《周易》中也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命题,“思以其道易天下”和“以察时变”,“以化成天下”,内含了民族性的保持与完善社会、完善人生的时代性指向。

扫一扫手机上网